加入收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

对中央政府经济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项 镜 泉
提要  主要提了四个方面的建议:1、由于GDP指标存在缺陷,过于看重其增长,弊端极大,还应淡化,建议尽快出台反映质量和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方针政策边界和加强宏观经济综合研究两个方面,提出了更好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作用的建议。3、从国企改革、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等重要事例,提出了经济工作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建议。4、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无底线扩大开放和匆忙决策的实例,提出了经济决策要发扬民主,充分征求和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淡化GDP增长指标,突出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的要求
        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要强调高质量和效益优先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国经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的预期目标之后,不再像往年那样提“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字句,以避免过于看重GDP增长的现象,受到了广泛称赞。
但在实际工作中,过于看重GDP增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突出反映在几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来看,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各国都以此来相互比较,不能不高度重视。因此中央政府也不得不以此来促进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把GDP增长放在重要位置。二是从各级政府和企业来看,仍心有余悸,如果地区GDP或企业增加值增长未能超过计划预定目标,则存在不“光彩”之感,更害怕“末位淘汰”,因而什么容易推动GDP增长就发展什么,哪怕重复建设,牺牲生态环境,甚至作假也在所不惜。三是综合计划统计部门仍然是以GDP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好坏的首要指标来进行规划和宣传。四是媒体的宣传报道也是这样的传统套路。这种各个方面心照不宣的实际做法和宣传,很难实现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和效益优先的要求。
        为什么呢?因为GDP指标只能反映总体经济状况而不能反映经济质量、经济效益、结构优劣、环境污染等诸多重要问题,其作用是有限的,加之计算方法还在不断改进中,因而不能迷信这个单一的总量增长指标,必须用一套相关指标来综合反映经济状况。我国长期以来把GDP增长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产生的负作用明显,后果和教训深刻,诸如竞相攀比发展速度,第一产业发展滞后,低端产业盲目发展,不顾长远利益的疯狂开采资源,环境和生态破坏,生产流通使用中造成的浪费严重(如商品的过度包装、虚假包装、豪华包装),等等,值得深刻反思和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GDP至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强调“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始扭转了不利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传统思路在作怪,一味追求增长速度的做法继续产生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如商品房本来积压和价高卖不出去,但由于它“创造”GDP容易,以致不少地方都仍在着力发展房地产业,使金融业和诸多企业竞相把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加剧了房地产供过于求的矛盾。又如第一产业由于价格低,而生产周期又较长,效益低下,因而人们对发展第一产业并不重视,致使这一产业的发展还是处于滞后状态,并导致农产品依赖进口日益增多。再如,解决产能过剩、商品积压和成本过高问题是我国当前要抓的重要工作,但由于要关闭一些企业,减少一些商品的生产,其结果就必然减少GDP总量,从而加大了降过剩产能、降库存、降成本的阻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GDP总量和结构的分析中都可以反映出来。
        因此必须进一步淡化GDP增速指标,应尽快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加快研究、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能综合反映经济增长、经济内生动力、经济质量、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发展潜力等重要内涵的指标体系。希望质量和效益的指标能首先研究出来,先行先试。
       二、建议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能作用
       这里就宏观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宏观经济综合研究两个方面提点看法和建议。
先说宏观管理的方针政策方面。
       宏观管理关系到体制、机制、方针、政策、工作举措的举、存、废所发生影响的问题很多,这里主要提几个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边界性问题:
       一是劳动与资本孰重孰轻问题。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原则问题。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世界,《共产党宣言》是明确要消灭资本和剥削的。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宰一切。当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利用资本的作用,但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把资本看得比劳动还重要的现象应当改变。
       二是要巩固和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因为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国体和阶级本质的最主要的体现。毋庸讳言,近二十多年来这些是有削弱的,建议新时代的改革必须加强。其中许多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扼制和废除雇佣劳动制度、加强城乡经济发展和交流来实现的。
       三是建议划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界限。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是社会生产决定市场流通,而现实生活中又存在许多夸大市场作用的现象,不利于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
       四是明确我国要不要坚持产业政策。因为美国非常反对我国的产业政策,而我国多年来也淡化了这一政策,特别是许多地方政府取消了这一政策。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宏观政策问题。如果继续模糊这一政策,我国严重存在的产业失衡状况难以扭转。
       五是建议厘清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作用和经营管理的方针问题。党和政府过去曾明确肯定国企为全民所有制性质;起着稳定社会经济大局和满足国计民生需要的作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物质保证;实行党的领导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管理制度。在美国攻击我国国企为“党国所有制”和我国承诺WTO的要求后,实行政企分开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针,并要求与其他市场主体“一律平等”,这是不是不再要求国有企业发挥上述作用,也和资本主义企业一样去“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是,如何实现宪法确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领导和“鞍钢宪法”是我国独创的超越股份制的最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通过总结前苏联实行“一长制”的教训而确立的,深得毛主席肯定和广大职工群众拥护,且被许多国家学习和效仿,不应废弃。
       六是明确如何正确处理国内与国外的经济关系。我们无疑要充分利用国内的和国外的市场、资源和技术。但在处理国内与国外的经济关系上有否主次之分呢?是需要明确的。因为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工作立足的基础问题,又是关系到坚持和落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问题。
      七是要加强各个政府部门的协调一致。特别是财政、金融、外资、外汇及发展与改革部门之间的协调,克服互不为谋、各自为政、甚至相互吵架的现象。
      八是要坚持和加强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这是陈云副总理主持经济工作时根据经济发展是由平衡—不平衡—平衡这一循环往复的客观规律独创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贯彻落实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和调度各主要经济力量协调一致的科学有效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该坚持、发展和不断完善,特别是有大数据科学的运用,是完全可以做到越来越科学有效的。
       这些问题的明确和解决,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发挥,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对贯彻邓小平同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对抵制美国颠覆和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政策的图谋,都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党中央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所在。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又非常模糊,众说纷纭,争执激烈,莫衷一是,影响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贯彻执行,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多方听取意见,作出科学决策,并通过权威形式周知各执行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
      再说宏观经济的综合研究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虽然向好,但不可忽视的深层次问题仍然不少:
      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特别是农业发展滞后和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而改变不力,工业中产能过剩的形成状况及其妥善解决和进一步防范的问题,虚拟经济盲目发展的现状、危害及其解决的对策等问题。
      二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日益加大及其危害和如何解决的问题。
      三是房地产长期畸形发展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沉重包袱和拖累如何治理与消除的问题。
      四是科技创新的落实问题。就是科技创新如何真正成为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
      五是金融防范风险的问题。(此问题在习总书记亲自抓后,引起了重视,但各方面对金融形势的看法,存在分歧较多,需要深入研究。)
      六是财政的形势问题。财源增长如何更有活力,赤字风险、债务风险如何防范,用外国的控制指标(如债务规模占GDP的百分比)是否适合人口多、底子薄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土地财政、日常必要的行政经费开支困难、有的地方财政已发不出工资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七是地区差距如何缩小?
      八是经济发展如何贯彻落实高质量和效益优先的要求。目前主要的问题在哪?潜力如何?
      这些都是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综合研究的问题,是经济决策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和切实把握的大问题,是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又一重要所在。
      近些年来,由于过分强调市场化和自由化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分析出现了放松和削弱的现象,有些问题虽然有业务行政部门在研究,但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活动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由哪个业务主管部门分管都难以有非常符合国民经济全局实际的科学见解。
因此建议加强宏观管理部门的综合研究,并建议发扬周恩来总理和陈云副总理那样立足全局、亲自动手、深入调研、抓细抓实的精神。
      三、建议经济工作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我国的成功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这些深刻地说明了政治统帅的重要性。
我们政府的经济领导和管理工作非常努力,其成效受到民众的广泛肯定。但是也必须指出,有些方面是忽视无产阶级政治的。下面指出影响最大的几点。
      我们的经济工作首先应是突出党的宗旨和宪法确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消灭私有制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建设并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然而,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结果却使私有制数量和比重越来越大,使公有制和国有经济越来越小。固然如前所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存在和发挥一些私有制经济的作用,但不能发展成“私吃公”,不能私有大于公有,不能削弱国有。
      现在人们都埋怨:我们的社会一切向钱看成风,社会风气和道德严重退化。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忽视无产阶级政治。例如,允许和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创收”和在经济工作中只注重抓GDP的增速,不管你是什么人,采取什么手段,发展什么样的经济,只要GDP能上去就鼓励,等等。
      在对外经济工作中,针对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我们却忘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帝国主义的本性不会改变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口号和对策。这个莫名其妙令人费解的口号和对策发生的坏作用非常严重,不仅使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中美是一家(当时叫“中美国”)而疏远我国等许多不好的政治影响,而且国内因此增加中央投资4万亿人民币和地方投资17万亿人民币的决策所产生的后遗症至今难消。
      改革近四十年来,政府官员中发生的滥用职权、官商勾结等等腐败现象惊人之多,“老虎”和“苍蝇”数目第一。其原因也很多,但在政府工作中用人忽视政治是重要原因。
      忽视政治的例子很多,不需多举。
     这些都是很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和坚决纠正的。而经济工作没有哪一项能够脱离政治,希望这种总结、反思和纠正能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建议经济决策要发扬民主,充分征求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上述问题,如果在工作中多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然后再做决策,可能出现的弊病就少很多。例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征求和听取国企职工的意见,也不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年年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化,改了30多年,去年底才作出要接受人代会监督的决定),群众能不怨声载道吗?又如,各级政府发展什么样的经济,上什么项目,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情,多听听群众的意见,相信上访的事情就会减少很多
      关于对外开放,成绩巨大和继续坚持都是必须肯定的,但这么无底线的开放和匆忙的决策则是欠周到的。特别是开放控股限制,允许和鼓励外资来控制我国的国企和国家银行,等于把经济主权让给外国,广大老百姓是想不通的,况且这件事去年在国企改革中提出时就争论激烈,而今年两会上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郑重地提出了书面反对意见,仍然不予听取。会后接着就是以政府主管部门的名义和负面清单的形式快速公布实施,既没有经过民主讨论,更没有征求群众的意见,也没有做什么宣传,怎能不引起广大百姓的关注、批评和过激反映这对安定团结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这非常值得反思。因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从酝酿到讨论,到多次听取各方意见和多次修改,再到党中央同意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程序十分严密;国家预算、年度计划也要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而某些部门公布的对外开放的几十条负面清单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当前和长远发生的影响比五年规划、国家预算、年度计划还要大得多的大事,怎么就这么匆忙出台,为什么不能花些时间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采取必要的决策程序,使这件事做得全面周到,使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基本的一致认识,就不可以呢?这也是人们想不通的。
这里还有一个领导和决策的方法问题毛泽东主席对此有过深刻的研究和教导:“群众的意见与经验一定要做为我们政策的基础”,“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人民的内部……不能没有民主”。习总书记号召全党学习毛主席教导的领导方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我体会这里讲的主要是我们政府的决策和政策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但从这些年的实际来看,我以为这是做得很不够的,特别是没有一条通向人民民主和听取人民意见的通畅渠道。
       首先是在决策之前没有先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制度规定。
       我们过去有人民来信来访的制度,现在很难做到畅通,特别是群众反映意见大多有去无回,不了了之,更难让主要决策者能看到,甚至出现把反映的意见被转至提意见者的所在单位或居民的主管部门处理,大多遭到了打击,甚至坐牢,致这条渠道使人生畏而被严重冷落。
       本来在现代化时代,媒体和网络是可以成为这个通畅渠道的,主流媒体大多没有开辟这种听取群众意见的栏目。在网络上,凡是对政府工作有意见的内容,特别是批评性的意见,动不动就屏蔽和删帖,以致现在除点赞的内容外,没有允许写批评政府工作的跟帖平台,把群众反映不同意见的渠道都堵塞了当然,有些跟帖在文字上存在不文明的字句,这是可以通过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的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人们都知道,抗战时期,延安地区有一位农妇恶毒咒骂毛主席,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要作反革命事件处置,而毛主席不仅制止这样做,还赔礼派人送她回家,而且问清楚了她骂毛主席是因为人民政府征收公粮过重的原因后,作出了减轻农民公粮负担的政策调整,深得百姓好评,使我们党更得民心。现在我们是执政党领导的人民政府,为什么不可以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呢?
渠道不畅通,既不能发扬民主,也不可能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得到广大百姓拥护的“顶层设计”,非常不利于正确决策,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归纳起来的建议是:政府成员要有真正以人民为主人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要有制度规定的反映群众意见的畅通渠道;集中和综合反映群众意见要全面,不能曲解和压制不同意见;对争论激烈的大事,除突发战争、救灾等急迫事件外,切忌匆忙决策
                                                              (完)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下属机构名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所有;
  3.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