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

徐章英 顾力兵:大成智慧与教育创新

 【摘  要】本文从当前教育战线面临的严峻挑战出发,走进大成智慧。作者认为: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教育改革需要大成智慧的引领,大成智慧是改革教育的金钥匙;大成智慧是对以知识为本的“知本主义”向以大成智慧为本的“慧本主义”教育的提升和颠覆。建议将“大成智慧“引入教育智库,为“十三•• 五”教育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坚持从自身做起,阐述了作者1986年在国内首次提出的“智力工程”30年如一日的艰辛探索历程:从理论建构、技术开发至应用研究的系统研究,呼吁教育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通力合作,倾洪荒之力大力弘扬大成智慧,以东方民族特有的整体思维优势开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教育未来。
【关键词】教育改革 大成智慧 知本主义 慧本主义 人类智能系统  智力工程
 
一 、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教育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事业,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哺育着人类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正在迅速崛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当前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纷至沓来。在这充满着机遇、挑战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年代,我们的教育能为21世纪、能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创新人才吗?
    直面教育:既欣欣向荣,又乱象丛生。5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学生负担过重”现象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书本、作业、考试、升学、就业,这成了当今教育的全部。尽管教育改革高潮迭起,一片繁荣,但基础教育领域依然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扎扎实实”这种非常尴尬的局面,面对人类智能开发和人才培养这样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我们的教育评价却至今还只有“分数”这一把尺子、“升学”这一个模子,这实在是教育的浅薄、无知、愚蠢和悲哀。更为可悲的是:“应试教育”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书包越背越重,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一律弃之不顾,音乐、美术、科学全被靠边站了,成绩不良的学生也被边缘化了,成了被遗弃的陪读一族。校外教育市场则异常火爆,家长和孩子成了被宰割的唐僧肉,没完没了地去填补那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学生厌学、逃学,甚至严重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而一上大学则如释重负,高呼解放,大肆玩乐:上网游戏,睡大觉谈恋爱,挥霍无度。无聊、迷茫┅┅、耗尽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而某些高等学府、科研院校的某些人则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优势,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博士、博士生导师的桂冠招摇撞骗,以课题申报、建立实验基地、示范学校等巧立名目,向基层单位收取高额费用,大肆敛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育被妖魔化了,神圣的教育殿堂被迷失、异化甚至癌变:育人的教育异化成了育名、育利的钱袋子、名利场、成了缺德、逆天的教育!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应试教育”的困境牵动着千家万户,困扰着学生、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为什么在经济、技术领域,特别是IT行业几乎一天一个模样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却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举步维艰呢?对此,我们决不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或视之为老生常谈而束之高阁,更不能因其老大难而不再造次乃至逐渐淡化、遗忘甚至麻木不仁,听之忍之。须知:教育改革不是“追新”“追星”所能奏效的,正是这千百万次重复着的、反复出现的事件中就包含着某种真理性,我们应该以此为切入点,锲而不舍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因为任何科学革命的前提就是原有的概念、理论体系在新的现实问题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使人们产生了普遍的怀疑,迫使人们不得不从新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药方,预示着教育阵地上正孕育着一场革命。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实践对教育改革的呼唤;都会出自于一个教师和公民的责任感会都非常强烈地去追问:教育怎么了?问题是严峻而沉重的,人们呼唤着、思索着、探寻着、期盼着……。
二、时代呼唤大成智慧
     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使每个有良知的人们无不心急如焚,心如刀绞。正是这种切肤之痛激励着顾明远教授一再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北大钱理群教授也以学习鲁迅为己任,决心在“绝望中抗争”,他先后到贵州、南京支教。试水十年得到的却是“屡战屡败的结果和丰富的痛苦”,惊呼“不搞应试的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 我国的航天巨掣、科学泰斗、世纪哲人、民族脊梁——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晚年最关心的也就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15年前钱老就语重心长地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15年过去了,“钱学森之问”至今还在神州大地回荡。教育怎么了?教育何处去?钱学森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看到了时代的矛盾,产生了一种非把问题解决不可的心情。正是这种切肤之痛和时代责任感驱使他去作艰苦、持久的探索。时代呼唤着创新人才,呼唤着教育改革!“大成智慧”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历史之必然。
     钱老曾说:“教育科科学中最难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怎么获得的,没有这个理论基础,其他都难说准。”“钱学森之问”实际上是钱老的明知故问,“钱学森之路”就是“钱学森之问”的最好答卷。集大成,得智慧。必集大成,必得智慧。培养一代“智慧新人”将是人类智能的终极追寻。“大成智慧”的提出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好的理论支撑、最锐利的武器和最好的金钥匙。
     众所周知:自古奇迹智慧造,是智慧造就了人区别于机器和动物的本质特点。但在人类知识宝库中最缺少的是关于人自己的知识,认识你自己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智能的本质成了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却至今未能全部了解。智能的发生,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的四大奥秘,智慧研究成了世界难题、世纪难题,探索之路艰辛而漫长。90高龄,耄耋之年的钱学森在其在长期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其一辈子的学习、实践、探索、积累中经过艰苦的深思熟虑达成了惊人的洞察和预见,完成了由工程技术——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体系——哲学;由机到人,由思维——智能,由智能向大成智慧,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伟大跨越。是中国文化中重视整体性的巨大优势促使钱学森能够形成现代的科学和技术的整体性理念——大成智慧思想,最终完成了由工程技术——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体系——哲学;由机到人,由思维——智能,特别是其暮年提出的大成智慧思想,完成了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伟大跨越,由思维科学向大成智慧巅峰的攀登,引领我们开创了攀登人类智慧之峰的新纪元,这是钱老晚年在学术上无与伦比的巅峰之作。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精华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升华的结晶。攀登人类智慧巅峰,育新一代的“智慧新人”,育一代科技帅才、文化巨匠,这不是学术和教育史上的巅峰之作吗?其学术价值无与伦比,其贡献不亚于“二弹一星”,引发的将是第二次文艺复兴。
     大成智慧博大精深,浩瀚无比,但如钱老自己对思维科学的评价一样:“本系草创”,“大成智慧”的有关论述散见于钱老的论文、讲话和来往信件中,尚未形成严格的逻辑体系,在思维、智能、智慧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的模糊、歧义甚至混乱,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间:作为钱老的学生和追随者理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攀登人类智慧之峰,为厘清尚存的诸多模糊和歧义,为完善、提升大成智慧的理论体系奋力求索。钱老曾说:“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又钱老在80年代倡导思维科学提出思维三种类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天津骨科所的叶伟胜就曾为此提出过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大道至简,凡规律都有一种简约的和谐的美。坚持整体观,人类智能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巨系统,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有规律地逐步发展的动态巨系统。除了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之外,还存在着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之外,还存在着各个子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子系统包括:输入系统(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接受的外界信息均由此输入大脑形成的各种感知觉系统)加工系统(包括左脑的逻辑加工与右脑的非逻辑加工两大子系统);存储系统(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输出系统(包括口的表达、手的操作及人际交往等各个子系统)。对人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是人的动力系统(人的价值观以及兴趣、目标、动机,理想等)和控制系统(包括人的情感、意志等)。如图所示:
  
     由是观之:思维是人类智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加工系统,一个组成部分。思维无法与智能等价,而知识是思维的不可或缺的素材、原材料而已。而逻辑与非逻辑是乃加工系统中种独立的加工方式,逻辑与“量智”,非逻辑与“性智”是同义。故此,“性智”与“量智”也只是智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个局部,而非其全部。坚持整体观,就应该把智能问题的研究加以拓展和提升,才能把握智能的全貌。
     在人类智能整体观指导下,我们认为:人类的任何智能活动都是价值引领,目标驱动下,知、情、意、行的长链,缺了任何一环都不行。“性智”与“量智”只是智能系统中的加工部分,是局部的智能,但却是可以外显的智能,容易被我们认识与接纳,这是难免被误认成了智能的全部,这是无可非议的历史局限。知识和智慧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识固然不可或缺,但知识是可以百度,可以Google的,是创新必要但远非充分条件。坚持整体观,我们就会看到:量智与性智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离不开价值引领,目标驱动以及知、情、意、行的协同工作。犹如吃饭也绝不是嘴巴单一的行为一样,就吃饭而言也得讲究色、香、味俱全,更不用说人类的智能活动了。
     “智慧”乃人类智能之巅,是最高境界的智能状态,“慧”与“悟”、“灵感”、“创新”同义,是豁然开朗,洞察一切的终极境界的智能。钱老也曾说 “关于创造性思维,或说人的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小机灵)我近来有些看法:‘大智’来源于洞察客观世界的最普遍、最概况的规律,而洞察就要知道这些规律并会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智慧是在整个智能系统密切协同,和谐工作的最佳状态下产生的。达成这个境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历感知、孕育、积累逐步达成顿悟。智慧必须经历漫长的探索与历练过程,是十月怀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绝不是短期培训所能达成。什么创新培训大都是雕虫小技甚至是商家对无知者的忽悠。
     智慧,大成智慧是思维的升华,人文之大成,中华之瑰宝,天地之精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大成智慧是中华民族最高层次的大智慧。大成智慧,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场伟大的革命!钱老明确指出:“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必集大成,“知本主义”面对的是书本 、知识、考试、分数、升学、就业。“慧本主义”面对的是人,是人的“智慧”,是智能系统的全面开发和提升,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达到大跨度触类旁通,总揽全局、洞察关系。突破障碍,达成创新,重在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慧本主义”的教育是目标,是方法,是指令。“大成智慧”引发的将是一场由应试教育以知识为本的“知本主义”向以智慧为本的“慧本主义”的提升与跨越,这将成为中国教育界最伟大的颠覆,是一场最具颠覆性的教育革命。
三、大力弘扬大成智慧
     综上所述,“大成智慧”的提出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好的理论支撑、最锐利的武器和最好的金钥匙,体现了东方民族的大智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我们理应高举钱老开创的大成智慧,举中国旗,扬中国风,开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教育未来!不无遗憾的是:大成智慧至今未能引起思维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在钱学森图书馆这样权威的学术殿堂里,“中国航天”和“二弹一星”展示较为充分,但钱老后期不亚于“二弹一星”的学术成相对薄弱。“大成智慧”这一伟大的学术成果被淡化,被误读、错读、歪读者大有人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还打着大成智慧的旗帜申报国家课题,妄称大成智慧已在其实验学校实现,拼命发展几百所实验学校,收取高额费用,大肆敛财。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无所不用其极,到处招摇撞骗,居然还能大行其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钱老的尊严和钱老学术事业的纯洁性,我们理应正视这一事实,厘清诸多乱象,大力弘扬大成智慧,使命在召唤,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责无旁贷!为此建议:
    1.以钱学森图书馆为依托尽快组建“大成智慧研究小组”,发掘思维学界有志于钱老事业的学者、专家、民间达人组成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制定计划,切实履行。正确解读、不断提升完善大成智慧理论并努力践行大成智慧的理念。既要有有顶层的理论乃至哲学思考,又有落地的实践探索,扎实有效地推进大成智慧研究。
    2.向中央及有关领导部门建言献策:将“大成智慧”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进入国家教育智库,为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制定献计出力。
    3. 呼唤学术反腐,厘清学术队伍,坚决抵制一切将拉大旗作为虎皮招摇撞骗的学术骗子,一定要捍卫钱老大成智慧事业的纯洁性,还学术和教育一片净空。
四、努力践行“大成智慧”
     大成智慧博大精深,弘扬大成智慧任重道远,探索之路艰辛而漫长。但使命在召唤责无旁贷! 即使是边缘人物、草根一族、人微言轻也要尽力呼喊,坚持实践探索;即使无力改变大环境,也要从自己站着的地方做起营造一点小气候。以滴水穿石、愚公移山之志奋力前行。
1958年,我们毕业于华东师大物理系,一直在教育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几十年教育实践的诸多矛盾、困扰、学习、思考中自然而又不自觉地走进了思维科学。以期借助与是伪科学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教育改革。1986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智力工程”概念,旨在将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中来,在多门学科的交叉点上建立起一门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甚至是前沿科学,使教育由经验走向科学,力争在多门学科的交叉点上探索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创新之路,梦想着开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教育未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9次来信给以指导和帮助,对智力工程的研究给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1991年“智力工程”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是钱老的思维科学、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大成智慧思想点燃了我们对智力工程的思考,鼓励我们执着前行,走完了30年的探索之路。 
     基于科学始于测量的思考,他们于1985年研制“教学信息实时反馈处理系统”,1993年10月31日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系统”研制成功以后我们一直致力于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曾与广州、深圳等地与教育部门及中小学合作参与了中央电教馆主持的“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和“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堂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始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及“课堂信息化探索”等课题的探索,得到了普遍欢迎。2002年2月22日获准成立广东华厦智力工程研究所。
     2004年他们转向了“根”的教育,2007年11月回归江西,以不变的教育情怀继续为江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心尽力,了却青春夙愿。2008年11月在南昌、新建、赣州、九江、婺源等地向家长们作“望子成龙于科学育儿”家庭教育讲座并在在南昌市西湖区金娃教育培训中心、珠市小学、东湖区幼儿园等校办了科学启蒙班,亲力亲为给孩子们上了100多节科学试验课,跟孩子们讲身边的科学、透明的科学、好玩的科学、动手的科学和探究的科学,旨在诱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期盼着以低幼儿的科学教育为突破口,探索一条有爱、有趣、有质的课堂,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改革之路,并开发了100多项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学游戏。在金溪县实验小学等地创建了“迷你科技乐园”。 2009年向江西省科技厅申请“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软科学研究课题,并建立了《跟孩子玩转科学》(2000人群)和“玩转科学”(1000人群)、“东方科龙”等QQ群。开始了家庭教育与低幼儿科学启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家长学校、社区及学校向家长们作“望子成龙与科学育儿”、“科学启蒙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向孩子们讲“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2005年应聘为广西科学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向研究生作了“开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教育未来——智力工程探索”、“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想国培班的老师们讲“脚踏实践沃土 高扬教育理想”,播种希望,播种光明,播种未来!
    反观“智力工程”30年,我们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在钱老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大成智慧思想的引领下完成了理论探索、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全方位的系统研究、综合设计和同步改革和幼、小、中、大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接触。    在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探索中,2010年徐章英终于被癌魔击中,不幸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癌。在几近毁灭性的大难面前,在肉体被击中以后,正是他们的教育梦支撑着他们与癌魔顽强抗争,勇敢面对,别无选择。随即完成了8cm的肿瘤的切除和6次化疗,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梦的力量让他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经风雨,见彩虹。在完成6次化疗半年后不久,2011年11月他们又应邀去广西师大课程中心为国培班的老师们讲课,在经历了211个与癌共舞的日子以后,他们带着无限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重新回到了心爱的讲台,回到了孩子和老师们们中间,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生命无敌的力量,谱写了新的教师之歌,新的教育诗篇。在与癌共舞的日子里他们还编辑整理了100多节玩转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2013年《和孩子们一起玩转科学》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耄耋之年的我们一直没有离开我们心爱的三尺讲台,没有离开心爱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同时还活跃在全国各地讲课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为孩子们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点燃理想的火苗,播洒阳光,播种希望!著有《论智力工程》、《教学反馈与测试分析》、《智力工程概论》、《和孩子们一起玩转科学》等书。“智力工程”的研究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科技界的关注。1986年3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报导了“徐章英夫妇在国内首次提出‘智力工程’概念”;《中国科技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江西日报》、《中国教育卫星电视》等多种报章杂志均作过专访或报导。我们将永不停息执着地追梦、寻梦——智力工程之梦,倾洪荒之力,为探索与践行“大成智慧”鞠躬尽瘁!
参考文献:
〔1〕钱学森:《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等:“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1990年《自然杂志》第一期
〔1〕卢明森 鲍世行编:《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版
〔2〕钱学敏:“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理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3〕戴汝为 王珏著:《关于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4〕魏宏森:《复杂性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版
〔5〕于景元:“创建系统学——开创复杂巨系统的科学与技术”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6〕潘菽主编:《人类的智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7〕鲍健强等:《论钱学森“大成智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工程科学2002
〔8〕徐章英、顾力兵:《论智力工程》,(《新华文摘》1986年第6期)
〔8〕徐章英、顾力兵:《智能系统探索》,(《思维科学》1987年第1期)
〔9〕徐章英、顾力兵:《智力工程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10〕顾力兵、徐章英:《教学信息实时反馈系统的功能和原理》,(《江西电教》1986年第3期)
〔11〕徐章英、顾力兵:《关于人脑、动物脑的猜想及其与电脑的比较》(《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第9期)
〔12〕徐章英、顾力兵:《教学反馈与测试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13〕徐章英、顾力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下属机构名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所有;
  3.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