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当前位置:主页 > 国杰文苑 > 国杰十五年 > 智库-建言 >

老骥伏枥,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阳光绿色产业

老骥伏枥,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阳光绿色产业
——记谢联辉建言献策的贡献
谢联辉  高级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科教部版面主编、科技组组长、中国老年报社原副总编辑。曾获林业部“绿色长城”奖章、绿化委“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国杰研究院林业咨询部负责人。
   
    谢联辉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国杰研究院林业研究部副主任期间,与专家学者共同发表的部份“学术论文”,以及通过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研究院这两个知识密集性平台,根据钱学森倡导的“知识密集型农产业”思想,组织交叉学科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理念,开展了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先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河北省主要领导、科技部,提出了一些专业化、建设性的《建言》。
    董智勇、谢联辉为纪念钱学森提出“知识密集型五大农产业”26周年撰写了《前瞻性思考,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论文,该文曾摘录刊登在2010年12月11日《科技日报》要闻第四版。
2010年4月杜仲胶循环产业经济知识团队成员《人民日报》原科教部科技组组长谢联辉等11位专家向国家发改委提交《关于“加快我国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天然杜仲橡胶产业发展”的建议》,国家发改委对“加快我国战略性绿色新兴产业”建议的复函中指出:对于您提出的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我委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予以考虑,同时我们也将把您的建议向正在开展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推荐。非常感谢您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感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刘恕、刘于鹤、董智勇、田玉钊、贺庆棠、谢联辉六位同志作为“共绘蓝图”建言人,于2010年12月30日通过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把钱学森倡导的《阳光绿色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成立“农林草海沙五产业总体策划开发部”;以国家战略性资源天然杜仲橡胶为主要目标,创建“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第一个阳光绿色示范园;筹建“总体策划开发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工作平台”。
谢联辉等六人的“建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中荣获了“个人奖”。
2011年3月12日董智勇、谢联辉又向国家林业局提交《建议林产业纳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支持的报告》,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对董智勇、谢联辉等人的建言及其申报项目的复函中向我们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把示范基地选择在适宜杜仲生长、资源丰富、技术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省区,以更好地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杜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013年4月8日谢联辉呈送给河北省领导的建议:创建杜仲林产业高效园区防治雾霾,《采取募集“公益性绿化基金”的办法,在漳河流域创建以杜仲林产业为主体的高效园区的建言》。河北省林业厅关于对谢联辉同志“采取募集公益性绿化基金的办法在漳河流域创建以杜仲林产业为主体高效园区建言”的函复中,提出了积极推进杜仲林业的做法和优惠政策。
2013年8月22日董智勇、谢联辉向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提交《我们建言推进“科技与金融”联姻共建“寻召乡杜仲油牡丹林产业园”》,批转给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综合处高旺盛处长。高处长专门约见了谢联辉。当时谢联辉与北京化工大学从事杜仲胶提取的专家张继川、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从事油牡丹栽培的专家陈占峰一起,到科技部向高处长汇报。高处长听取了汇报后当即回答了谢联辉提出的三个问题:高旺盛处长建议我们与“农业发展银行”直接联系。因为农发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只要是政府部门支持的好项目,一般按程序,可以得到支持。你们与“农业发展银行”联手启动后,首先向省科技厅申报“产业示范园”,二三年后才有资格申报国家的“产业示范园”。“科技联盟”有一定程序,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程序,经批准后,才能享受相关的政策。
谢联辉等同志积极建言献策,为把国杰研究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进行了有益探索。
下面选了两份建言报告,供学习参考。
附件一:
加快发展“阳光绿色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办公室:
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开局第一年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正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911年12月11日)99周年。我们在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重新学习钱学森1984年分析中国未来经济社会至关紧要的能源、人口、资源、环境等发展趋势,提出的“阳光绿色产业”——《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重新认识1995年钱老在呈送给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言》中,对中国21世纪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技术革命以及它所引发的产业革命,对组织管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象地说,这犹如随着硬件的革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软件跟上才行。系统科学是本世纪中叶兴起的一场科学革命,而系统工程的实践又将引起一场技术革命,这场科学和技术革命在21世纪必将促发组织管理的革命”。这场变革,主要对象是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这场产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农区、林区、山区、湖海养殖区和边远荒漠地带”。
钱老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在航天领域倡导用“系统工程”组织管理,取得了成功;接着将这一实践推广到社会,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为了推进社会系统工程的实施,钱老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又提出了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的建议。钱老说:“总体设计部由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组成,,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认证、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持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体协调,提出具体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的解决方案,为决策者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今天,我们根据我国“三农”工作的现状和21世纪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建言: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多部门、多学科专家参与,把成立“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五大产业总体策划开发部”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式启动钱学森倡导的“阳光绿色产业”,为我国农区、林区、湖海区、草原荒漠区的变革,农牧民生产方式的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同时建议:由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首先策划、参与运营以国家战略性资源天然杜仲橡胶为主要目标的第一个阳光绿色示范园;参与组织相关教授、专家立项,策划和筹建“总体策划开发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工作平台”的工作。
下面我们从“创建产业思维方式”、“开拓产业运行模式”、“迎接组织管理革命”三个方面,分析成立“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总体策划开发部”必要性,并介绍阳光绿色产业将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变。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创建全新概念的阳光绿色产业思维方式
1、把依托化石能源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向以阳光能源为主导的发展转轨。
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不可能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能源放到脆弱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基石上。钱老在1984年,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连续两次出现能源危机的教训,站在中国产业革命发展大趋势的视角,根据国情的实际,果敢地提出了“以太阳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谋求生物质产量最大化,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密集知识,开发生物质产品,满足和改善民生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性方略。钱老把重视不重视这种思维方式的“转轨”,提到能不能避免重犯我国“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的挫折和错误”的高度来认识。
2、走出小农经济狭小种植空间,到接受阳光的农田、林地、草原、海洋、沙漠等地球表层广阔空间谋求发展。
钱老说,一年中太阳光辐射到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能量,相当于16000亿吨煤,这是一笔极大的财富。现在的问题是,由于限于水和肥料的供应,限于光合作用所必须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能力,巨大太阳能只有小部分转变为植物产品。这个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常常只有千分之一,大量的浪费了。钱老主张:密集现代知识,最大限度地统筹国土空间,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水热资源,到更大空间谋求生物质产品的多种性,创建一种新型的阳光绿色经济,促进生物质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并在符合条件的阳光绿色产业区,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3、重新审视植物的叶、皮、果、花、枝、干、汁等整体综合效益,建立起生物质多层次开发的循环生产体系。
钱老认为,绿色植物是一个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宝库。现在的问题是,我国传统的单一取向的农林业经营方式效益太低了。以粮食作物来说,籽实在干产品中还占不到一半;在籽实加工利用的过程,还要耗损20%左右的糠、皮等之类的剩余物。目前,农区大量秸杆烧掉了,林区价值几百亿、上千亿元有价值的落叶、落果、枝杈等不仅未然开发出产品,而且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森林大火的源头。钱老主张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益,在生物质加工中,尽量插入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把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开发出有用产品。“例如利用秸秆、树叶、草加工成配合饲料,有了饲料就可以养牛、养羊、养兔,还可以养鸡、养鸭、养鹅;牛粪可以种蘑菇,又可以养蚯蚓。养的东西都是产品,蘑菇供人食用;蚯蚓是饲料的高蛋白添加剂,它们排出的废物也还可以再利用,加工成鱼塘饲料,或送到沼气池生产燃料用气”。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开拓阳光绿色产业运行模式
1、“密集”现代化新技术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是产业运行的内核
钱老对“知识密集”的基础做过这样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上“相继出现的重组DNA技术、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固定化酶(或细胞)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创了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途径,为人类解决当今所面临的食物、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他断言:“以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代表的生物工程,到21世纪将发展为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和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等为核心的生物工程产业,它的产业化将创造出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从而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
钱老对“知识密集产业”做过这样描述:“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化科学技术,包括新的技术革命成果,都用上了。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式的生产”。
钱老对知识密集型的阳光绿色产业运行体系做过这样的阐述: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农业了,“其特点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来进行高效益的综合生产,是生产体系,是一种产业”,是一项“农业系统工程”。所以,钱老主张把太阳光转化成生物质的高产性、生物质产品加工的高效性为产业目标,走出传统,跨行业、跨领域地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科学原理,信息革命的成果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创建以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为对象的大产业。
2、产业园的规模化、集约化,是产业运行的基础、产品标准化的前提
钱老说,阳光绿色产业“主要不是发生在大城市,而是发生在农村、山村、渔村和边远荒漠地带”,这是一次旨在“消灭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的产业革命。规模化、集约化,是生物质产业的基础,也是绿色有机产品专业化、标准化的前提。钱老曾说,“林业知识密集产业不是农业区中有片林子,那不叫林业产业,林业产业需要一定规模,如有约一万人口。规模小了形不成特色的知识密集产业”。可以断言:根据“种”、“养”、“加”、“产”、“供”、“销”等“一条龙”的高效产业化需要,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将在21世纪今后的几十年内,催促传统的中国农林第一产业从历史上消失;产业园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将为国家有机食品、生物医药提供安全保障,将会催生一系列新型生物质产品工程。
3、建立多层次开发、生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体系,是产业的主要途径
钱老认为,“我们的产业是要高效益地运转,产业的组织结构又非常复杂,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非常严密,容不得半点差错,生产组织指挥是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的”;“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钱老构建的这种“多次利用循环”的高效生产体系,把单一以籽实作为效益点的粗放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以密集知识为依托的规模化循环产业轨道上来,彰明了阳光绿色产业发展的途径,为人类解决当今所面临的食物、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这种阳光绿色产业,不仅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分子新材料、新型天然橡胶、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资源,创建一种生产人们生活必须的粮、油、肉、蛋、奶,棉、丝、胶、茶、药等绿色有机产品的新模式,而且还要在重构中国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把新型五大农产业的产值提升到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相当比例,把阳光绿色产业建设成中国经济社会坚实的基石、稳定民生强有力的基础。
三、产业思维方式和产业运行模式的转换,必然促发组织管理的革命。
钱老认为,在“农业还没有组织得那么严密”的20世纪,“农业系统工程”不能充分显示它的威力;到了21世纪,才能在知识密集的农业产业、林业产业、草业产业、海业产业、沙业产业中大显身手。这种阳光绿色产业,不但在体系的组织,而且在日常生产调度上,都会显示其威力,必将促发一场“组织管理上的革命”。
随着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社会令人眩目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崛起提出了冷静的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年复一年的一号文件一样,在再次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的同时,还提出了“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略。这是对阳光绿色产业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变革的呼唤。
鉴于此,我们认为:
1、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把阳光绿色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钱老26年来一直坚持倡导的阳光绿色产业,是发展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的“农业系统工程”。上世纪九十年,一批有志之士根据钱老的倡导,从农业、林业、草业、海业、沙业中的“小弟弟”沙产业做起,成立了“沙产业基金”,在宣传“阳光绿色产业”的理念、人才培育、抓示范典型等方面,做了许多前瞻性工作,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支持和肯定;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围绕气候变化,提出了与钱学森“阳光绿色产业”内核相一致的“碳汇经济”理念,这是对以“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为主体的中国第六次产业思想的极大推进。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钱老倡导“阳光绿色产业”,时机已经成熟。
2、成立“农林草海沙五产业总体策划开发部”,有利于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统一协调、有效组合
钱学森倡导的“阳光绿色产业”,把谋求生物质产量最大化,放在提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太阳光能的基点上;把极大开拓国土空间创建阳光绿色经济,放在密集现代知识的基点上;把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质产品,放在对生物质进行多层次开发的循环生产体系上。这种全新概念的产业理念,冲破了农林传统的条条管理、部门分割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扬弃了禁锢于“以粮为纲”、“砍树取材”的思维方式,主张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成立有交叉学科人才密集的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研究院(科技部业务主管)和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参与的“总体策划开发部”,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持下,对我国“三农”各种问题,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体协调、总体认证,提出具体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产业方案,开创新型的“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
四、“阳光绿色产业”促发的变革,将给未来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巨变:
1、以化石能源为主体转向以阳光能源为主导,把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放到紧紧依靠“植物光合作用高效转化太阳能”的基点上。这种产业思维方式的转折,为中国应对“高价石油”“石油后”时代的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打破几千年小农经济的禁锢,拓广劳动对象,重新审视全国接受阳光的农田、林地、草原、海洋、沙漠五大类型地球表层,相当多的农民将会走出依山扎寨、傍水建村的小农经济天地,到更大的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极大地解决困惑社会的就业难。
3、以生物质高产性、生物质加工产品高效性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根据“种”、“养”、“加”、“产”、“供”、“销”等“一条龙”的高效产业化需要,密集组合现代科研成果,创建以生物质综合利用为对象的几百亿元、数千亿元效益的新型阳光绿色产业,摆脱传统农林业依靠国家扶助政策求生存的被动局面,逐步建立自立、自强的产业发展模式。
4、以粮食、树干效益为主要取向转向以植物叶、皮、果、花、枝、干、汁等整体效益为取向,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建立多层次开发、生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体系,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粮、棉、丝、肉、蛋、奶、茶、油、胶等产品,还可以开拓出生物能源、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木塑建材、新型天然橡胶等资源,极大地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多形式的需要。
5、温饱型的分散村寨生产方式转向规模化产业庄园运营机制,集信息、金融、管理、科技、生产,加上工、商、贸于一体,创建“密集”现代科技的集团公司,将催使“家庭”农林生产方式、传统落后的中国农林第一产业,从历史上消失。
6、传统的条条管理、部门分割的农林计划管理方式转向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领导下的“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总体策划开发部”,总体分析、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体认证、总体协调,不仅可以给横向组合了数十万高智力人才的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提供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的用武之地,更充分地展现老教授、老专家“金色晚年”的风采,还将冲破目前有些项目“同体运行”,既当“赛事的策划者”,又当“赛场的运动员、裁判员”的不公正操作的樊篱,营建起“异体”交替参与产业运行过程中策划、监管和评估的模式,倡导一种严谨、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
7、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国家保监会与阳光绿色产业联盟,共建效益稳定利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败的绿色“银行”,既可以促进规模化产业园有序快速发展,又可以促进“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保险资金风险控制能力”,创建一种“互利共盈”、强国富民新模式。
8、充分发挥规模化产业庄园的“社会系统工程”功能,促进城镇和乡村的建设同步发展,真正让农民成为推进劳动资料进步、拓广劳动对象范围、增强劳动者素质的生力军,彻底破解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
祝福祖国富强
                                            2010年12月30日
“共绘蓝图”建言人:
参加《把钱学森倡导的〈阳光绿色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成立“农林草海沙五产业总体策划开发部”的建言》人员简单介绍:
刘  恕  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研究员
刘于鹤  原林业部副部长、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研究员
董智勇  原林业部科技委主任、第七届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原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田裕钊  原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
贺庆棠  教授、博导、林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原副会长
谢联辉  高级记者、《人民日报》原科教部版面主编、科技组组长、中国老年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本站所发布信息有原创信息、转载信息;
  2.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下属机构名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科学技术部国杰研究院所有;
  3.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回顶部